新華社銀川5月11日電(記者艾福梅)時隔兩月,記者再次來到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居平易近何寧生家,小小的廉租房又變了樣:燒堿清洗過后,地板不再臟污;陽臺上雜亂堆放的東西變得井井有條;廚房也進行了更換新的資料改革……
“志愿者每個月都會來家里幫忙整理,黨委當局的任務人員也經常上門關心我,我覺得特別溫熱。為了孫子,我得好好活著。”他說。
本年67歲的何寧生患糖尿病20多年,視力一級殘疾。因兒子患有心臟病,就業困難,難見蹤影,他只能和患有聽力一級殘疾的孫子相依為命,生涯端賴政策性補貼,每月僅藥費就得1000多元,日子非常艱難。
當前,我國已實現困難群眾基礎生涯保證全覆蓋,但仍有極少數像何寧生一樣的家庭由于“鰥寡孤獨癡、老弱病殘幼”等多元原因疊加,抗風險才能差,存在難以戰勝的特別困難和問題。2024年6月,寧夏啟動特別困難群眾關愛幫扶工程,由自治區黨委社會任務部牽頭,充足發揮統籌協調和整合社會氣力職能優勢,通過體制機制創新,“一戶一策”給予“非分特別”幫扶。
根據計劃,寧夏明確低保白叟照護嚴重疾病患者(含精力障礙患者)的家庭、一戶多殘的低保家庭包養網、遭受突發事務導致基礎生涯墮入窘境的家庭等8類家庭中的特別困難群眾為幫扶對象,并通過“年夜數據比對+鐵腳板摸排”,兩批共評議認定211戶711名特別困難群眾。
“假如這些特別困難群眾的包養網排名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,配合富饒的路上就會‘失落隊’‘掉隊’。”自治區黨委社會任務部部長余劍雄說。
為推動關愛幫扶工程獲得成效,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上,寧夏一方面樹立起聯席會議、部門會商等機制,將救助政策“多頭專項”實施變為“高效協同”推進,構成關愛幫扶協力;另一方面則通過領導包抓、單位結對、引進社會氣力等辦法,確保政策執行落地。
中衛市委社會任務部部長李雪峰說,牽頭部門在實地走訪后,梳理特別困難群眾的困難和需求,提交20多個單位配合參與的部門會商會議,統一研討解決計劃。“救助政策散落在分歧部門,以前困難群眾需求一個一個地跑,很難跑全,但現在是各部門根據每一戶的具體情況,主動發掘政策潛能,能上的辦法全上,能進步幫扶標準的所有的進步,門路寬了,氣力強了。”
何寧包養網生被納進幫扶范圍后,沙坡頭區整合平易近政包養網、教導等部門資源、政策,集成“一站式解困”計劃,不僅落實各類政策性幫扶資金,還組織社工組織和志愿者隊伍開展打掃衛生、理發、測血壓等居家托養服務。
截至今朝,寧夏共為711名特別困難群眾制訂幫扶辦法1212條,已落實1172條,占96.7%,投進幫扶資金498.7萬元。記者走訪發現,通過在經濟上幫扶、就業上支撐、生涯上照顧、服務上專心、心思上疏導、精力上鼓勵,他們的生涯環境和精力面孔有了很年夜改變。
青銅峽市居平易近朱艷麗肢體二級殘疾,兒子李皓也是肢體、聽力多重殘疾,包養出門均靠輪椅。過往,因為所住衡宇欠好改革,母子倆出行非常困難。2024年7月,李皓考進高中,當地不僅為這個家庭調換了學校四周的公租房,還投進5萬元改革衡宇、新建無障礙通道等,并聯系愛心人士培養朱艷麗的就業才能。
“現在我想出門就能出門,不想出門就做手工活賺錢,忙繁忙碌一天過得很快,再沒空東想西想了。”朱艷麗說。比來,她正通過朗讀詩歌鍛煉表達才能,為直播帶貨做準備,“感覺日子有奔頭了。”
據清楚,寧夏正在推進第三批特別困難群眾關愛幫扶任務。余劍雄說,寧夏仍將堅持物質上幫扶與精力上關愛并重,精準認定對象,整合資源氣力,強化宣傳引導,完美社會氣力參與的激勵機制,確保關愛幫扶獲得實效,切實將軌制優勢更好轉化為管理效能。